纪委监察部机关定点扶贫甘洛专题汇报片配音脚本

广告配音 564 0
在四川省西南方向、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的崇山峻岭间,坐落着一个叫甘洛的山区小县。这里居住着彝、汉、藏等14个民族,总人口20多万人,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民族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
  解放50年来,由于受历史欠账深重、地理环境恶劣、文化教育落后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加之长期受安土为本、小富即安、轻视知识、早婚多育、挥霍浪费等陈旧观念的影响,甘洛人民仍然没有摆脱贫困。截至2003年底,全县未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达5.2万人,贫困人口达5.9万人,累计贫困人口占农业总人口的66%。全县没有一条像样的出境公路,28个乡镇中只有9个乡镇常年通车,其它都是土石路,有1个乡甚至一直不通车,群众运输、通行非常困难。227个行政村中有169个村不通路,65个村不通电,187个村不通电话,107个村人畜饮水困难;教育、卫生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全县有8所中学、28所乡镇中心小学校和64所农村小学急需改扩建。因残疾和贫困还有5000多名适龄儿童和少年无缘走进课堂。190个村没有医疗站或医疗点,部分偏远地区贫困群众常年遭受结核病、霍乱和伤寒病困扰,因病致贫现象尤为突出。
  经济结构失衡,农业发展滞后,城乡差距拉大。面对这样的重重困难,甘洛怎么办?出路在何方?一直以来,甘洛人尽管追问这样的命题,但残酷的现实只能让他们束手无策,他们只能以发展单一的铅锌工业苦苦支撑着县域经济的增长,以致有人戏言:甘洛工业“腿长”,农业“腿短”,是典型的“跛脚”经济。

公元2004年,犹如久旱逢雨,犹如雪中送炭,中纪委监察部肩负党中央、国务院的重托与甘洛结成了扶贫帮扶对子。至此,甘洛发展的春天到来了。
6年来,两届中央纪委领导贺国强、吴官正、何勇、干以胜、李玉赋、吴玉良等领导真情关怀、情系彝乡,多次亲切接见凉山州委、州政府和甘洛县主要负责人,听取扶贫工作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干以胜副书记对甘洛扶贫工作更是实地调研,走村入户,访贫问苦,帮助甘洛干部群众出思路,想办法,解难题。吴玉良秘书长经常关心过问甘洛扶贫工作,并在百忙之中亲临四川考察调研。委部机关扶贫办主任曹玉民、副主任吴国明、齐建民等先后40 多次来到甘洛考察调研,指导帮扶工作。下派甘洛的三任驻点扶贫干部陈国仕、董建昌、纪立春、丁朝安、聂达、池星涛、李伟,把甘洛视为“第二故乡”,情牵群众,心系贫困,勤政廉洁,忘我工作,为了甘洛扶贫事业勤恳敬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树立了中纪委机关干部可亲可敬的良好形象。
扶危济困,情满甘洛,通过中央纪委监察部倾力协调和多方联系,来自全国各地的援助之手纷纷伸向甘洛这个地处西部的贫穷民族县,小小县城唤起了中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共同行动,那些人心向善的机构情倾甘洛,合奏着一曲中华民族的扶贫之歌。
6年来,中央纪委监察部充分发挥政策熟悉、信息灵通、协调面广的优势,广泛开展项目争取和社会帮扶,共为甘洛争取到国家和省关于农业、教育、医疗、水利、交通、能源等多个领域的扶持项目66个,落实资金2.3亿多元。并协调全国百强县广东顺德、浙江绍兴和广东中发、河南羚锐、山西金峰、南京13家上市公司等20多家优秀企业和香港中华教育基金、中国医师协会、南京市宜兴商会、中国民生银行等慈善机构和社会团体与甘洛结成帮扶对子,落实帮扶项目118个,落实资金1.5亿多元和价值近千万元的扶贫物资。特别是协调引进的广东碧桂园集团,协议四年无偿捐资1亿元支持甘洛扶贫开发事业,现已到位资金7500万元。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大魄力、大手笔帮扶,使一个又一个我县各族人民多年期盼、多年争取的工程项目得以上马建设,一个又一个关系广大贫困群众根本利益的热点、难点和现实问题逐步解决,铺就了甘洛人民奔向富裕的康庄大道。
实施贫困人口搬迁工程,把贫困人口从生存条件极为恶劣、自然灾害频繁、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居住地搬迁到交通便捷、土质肥沃、水源充足等人居条件较好的地方。该项工程于2006年全面启动实施,户均投入资金2.5万元,现已成功搬迁1486户7359人,搬迁群众由此摆脱了恶劣的生存环境,迈出了脱贫致富的关键一步。

推进教育扶贫工程。6年来,中央纪委监察部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战略眼光,先后争取协调项目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4558万元,改扩建中小学校30所,正在规划建设县民族寄宿制小学1所,改善了17000多名师生的教学和生活环境,促进了全县基础教育跨越发展。特别是针对甘洛劳动力素质低,劳务输出难的实际,协调广东碧桂园集团捐建了一所全州一流的县职业技术学校,并承诺今后该校的毕业生全部由其安排就业,为甘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规模输出提供了广阔平台。为提高干部素质,更新观念,先后为甘洛安排6批次50多名干部、教师和医生前往绍兴、顺德等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和学习培训。

大力开展卫生扶贫。协调国家项目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4572.3万元,在甘洛率先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新建了县医院门诊大楼、9所片区中心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院,规划建设的县妇幼保健院、县计生指导站综合大楼和县医院住院部正在抓紧建设之中。同时,协调中国医师协会在捐赠价值 600多万元医疗设备的同时,先后多次组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顺德区卫生院等7家医疗机构到甘洛免费培训医务人员和技术骨干500多人次,组织浙江医科大学附院派出专家和医务人员到甘洛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和万例妇女病普查活动,100名白内障患者重新见到了光明,10000多名妇女接受了免费普查。
狠抓交通网络建设。协调交通部有关领导对甘洛交通状况进行实地考察后,及时帮助规划了“两环一线”通乡道路建设项目,多方协调项目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对出境省道和县、乡、村公路进行了改造。其中:77公里省二级公路乌金路已于2006年竣工通车,纳入规划的169条666公里通村公路已建成103条、12条通乡油路已建成6条,新建、改扩建公路里程达317公里。同时,协调资金1300余万元为全县解放以来唯一不通公路的乌史大桥乡规划了一座跨河公路大桥,现正在抓紧开展前期准备工作。阻碍甘洛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正在被逐步打破。
推进各项产业开发。针对甘洛一直以来无农业特色产业的实际,委部机关扶贫办把推出黑苦荞产品品牌、扶持甘洛县彝家山寨公司做大做强作为重要抓手,帮助争得了“中国黑苦荞之乡”的地域保护荣誉,协调聘请著名表演艺术家卢奇先生无偿为黑苦荞系列产品作形象代言人,并支持彝家山寨公司新建了一个1万平方米的新厂区,现该公司年加工黑苦荞5000余吨,可带动高寒山区1万户种荞户户均增收200元左右。2009年,又把核桃、烤烟定为农业产业化扶贫项目,通过示范带动、政策激励等措施,3年后核桃、烤烟将成为甘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同时,还先后帮助争取到了畜牧防疫体系建设、肉羊圈养、人草畜三配套等畜牧扶贫项目,促进了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争取到了脱毒马铃薯种植等8个科技扶贫项目,使甘洛成为了凉山州马铃薯种植基地建设重点县;把劳务产业作为富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先后组织协调多批次共5000多名劳务人员到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务工。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从江苏等地协调农业专家学者到甘洛举办专题科技讲座,极大地提高了全县种、养殖业的科技含量,为发展现代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步推进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委部机关扶贫办把扶贫开发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机结合起来,选择全县辐射带动作用最明显的前进乡作为试点乡,按照“以乡为单位,整村推进、成片治理”的思路,对“房、水、林、田、路”进行综合治理,并同步推进村级组织建设、村级医疗站和学校建设工作,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并于2005年10月专门组织定点帮扶全国重点扶持贫困县的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局150多人到甘洛现场观摩学习。系统推进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实施了农村和部分中小学校安全饮水工程,受益群众达3万余人;实施了县城引水工程,受益群众达4万多人;实施了“一池三改”工程,使3000多农户每年节省200万元左右的燃料费;启动实施了斯觉大堰水利工程项目,惠及5个乡镇4万多农村群众;启动实施了县城垃圾处理厂,受益群众达5万多人。
全力支持地震灾后重建。受5.12汶川大地震波及,甘洛20个乡镇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900余万元。委部领导、机关扶贫办密切关注,高度重视,迅速委派齐建民副主任赶赴甘洛察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并多方协调救灾资金1060万元,帮扶重建公路23.5公里、民房130栋、医院1所、学校两所、安全饮水工程4处,中纪委的鼎力支持,使甘洛提前一年时间完成了灾后重建任务。
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和“送温暖”活动。委部机关派出青年实践团深入农村体验群众疾苦,解决实际困难。针对甘洛部分品学兼优学生因家庭贫困难以完成学业的现象,机关团委发动青年干部开展“一帮一”结对支助活动,筹集资金近3万元,使30多名贫困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同时,从2007年开始,连续开展迎新春送温暖活动,共安排130万元专项资金,慰问了全县2600户特困家庭,让贫困群众过上了欢乐祥和的三个春节。
  中央纪委监察部的帮扶,宛如点金之石激活着甘洛的巨大潜力,激起了甘洛发展的千层浪花。中纪委的倾力帮扶,省、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省委副书记李崇禧,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欧泽高,原四川省委书记杜青林等领导对中央纪委定点帮扶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原中共凉山州委书记吴靖平,现任州委书记翟占一,州长张支铁,州委常委、纪委书记张强等领导多次到甘洛调查研究,督促检查扶贫项目实施情况,有力促进了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中纪委扶贫办及其驻点扶贫干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扶贫政策,扎根基层,求真务实,动真情,用真心,不断催动着甘洛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上升。2009年底,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下,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57亿元,是帮扶前8.81亿元的1.88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亿元,是帮扶前4373万元的3.4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529元,是帮扶前1320元的1.9倍;全县贫困人口由帮扶前的11.1万人减少到4.5万人,减少59.4%。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以畜禽、黑苦荞、核桃、马铃薯等优势特色产业为主导,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农业“三带”经济为补充的立体农业发展模式。同时,立足资源优势,以扶持壮大彝家山寨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为带动,着力培育发展黑苦荞精深加工业,精心打造黑苦荞系列产品品牌,一举填补了甘洛自解放以来没有特色农产品的历史空白。
  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推进,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目前,全县实现了80%的村通水,82%的村通车,78%的村通电话,60%的村通广播电视,92%的村通电,农田有效灌面达50%以上。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市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干部思想不断解放,发展意识明显增强。历任扶贫干部,把改变群众思想观念作为扶贫工作的关键,在帮扶实践中,注重教育引导群众破除温饱即安、小富即满、坐等靠要、固步自封等思想,树立建设美好家园靠自己的观念,在全县上下掀起了艰苦创业、求新求变的发展热潮。
  中纪委的倾情帮扶是甘洛人民之福。为表达甘洛人民对各帮扶单位的感激之情,2008年春节前夕和2009年末,州县党委、政府率凉山州歌舞团分赴广东省顺德区、广东碧桂园集团和南京市举行了三场以感恩为主题的答谢演出,加深了感情,增进了友谊。同时,为推进项目的实施,甘洛县党委、政府更是积极配合协调,狠抓工作落实,始终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推进甘洛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强化“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同时,全面推行项目公示制、分工负责制、领导责任述职制和查不落实制度,为扶贫项目的有序推进提供了强力保障。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甘洛县贫困面大、贫困度深,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仍然十分薄弱,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缓慢,农民增收难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截止2009年底,按扶贫新标准测算,全县尚有贫困人口5.6万人,还有54个贫困村由于省上指标受限,没有进入省定重点贫困村计划,得不到国家扶持,全县还有1个乡和50个村不通公路,雨季不通路的有6个乡,饮水困难的村民有68300人, 13个村和16个村民小组不通电,15个乡和89个村不通广播电视,9个乡镇和105个村不通电话。
  对于我县来说,贫困是一个长久而严肃的话题。扶贫开发工作任重道远,在中纪委监察部的倾情帮扶下,如今的甘洛铆足了干劲,正在以科学的发展理念、强劲的发展势头、浓厚的发展氛围和实干的发展精神,实践着中央纪委“扶贫先扶智、扶贫夯基础、扶贫扶产业”的战略性决策。
  涌动的滚滚春潮,扬起的浩浩风帆,甘洛正抢抓机遇,向着更新更高的扶贫开发制高点大步迈进。


微信号:15645229820
添加配音客服微信好友, 低价制作高端真人配音
复制微信号

标签: 配音 专题 脚本 扶贫 汇报 机关 监察部 甘洛 纪委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

复制成功
微信号: 15645229820
添加配音客服微信好友, 低价制作高端真人配音
我知道了